最新文章
報名通道
火罐有著疏經通絡、消腫止痛、祛風散寒、行氣活血等治療效果,是常見的中醫外治手段之一,對很多人來說,火罐早已不稀奇,但是小小一只罐,卻被重慶六合學校張文建副校長運用得出神入化,成為獨樹一幟的“花式火罐”。今天,重慶六合學校給大家分別介紹火罐的常見操作手法,為大家后續學習“花式火罐”打下基礎。
火罐法:利用燃燒時的火焰的熱力,排去空氣,使罐內形成負壓,將罐吸著在皮膚上。有下列幾種方法:
投火法:將薄紙卷成紙卷,或裁成薄紙條,燃著到1/3時,投入罐里,將火罐迅速叩在選定的部位上。投火時,不論使用紙卷和紙條,都必須高出罐口一寸多,等到燃燒一寸左右后,紙卷和紙條,都能斜立罐里一邊,火焰不會燒著皮膚。初學投火法,還可在被拔地方,放一層濕紙,或涂點水,讓其吸收熱力,可以保護皮膚。
閃火法:用7~8號粗鐵絲,一頭纏繞石棉繩或線帶,作好酒精捧。
使用前,將酒精棒稍蘸95%酒精,用酒精燈或蠟燭燃著,將帶有火焰的酒精棒一頭,往罐底一閃,迅速撤出,馬上將火罐扣在應拔的部位上,此時罐內已成負壓即可吸住。
閃火法的優點是:當閃動酒精棒時火焰已離開火罐,罐內無火,可避免燙傷,優于投火法。
滴酒法:向罐子內壁中部,少滴1~2滴酒精,將罐子轉動一周,使酒精均勻地附著于罐子的內壁上(不要沾罐口),然后用火柴將酒精燃著,將罐口朝下,迅速將罐子叩在選定的部位上。
貼棉法:扯取大約0.5公分見方的脫脂棉一小塊,薄蘸酒精,緊貼在罐壁中段,用火柴燃著,馬上將罐子扣在選定的部位上。
架火法:準備一個不易燃燒及傳熱的塊狀物,直徑2-3厘米,放在應拔的部位上,上置小塊酒精棉球,將棉球燃著,馬上將罐子扣上,立刻吸住,可產生較強的吸力。
留罐法:罐吸拔在應拔部位后滯留一定時間的方法
走罐法:罐具吸拔住后,將罐自上而下反復拉動至皮膚潮紅
閃罐法:罐具吸拔于施治部位后,手握罐體快速外拔發出聲響,以不留痕跡為宜
張文建副校長帶著花式火罐登上《我最有才》、《為你喝彩》舞臺,斬獲全國大獎
刺血拔罐法:用消毒后的三棱針刺破穴位病灶部表皮,使之出血,然后立即拔罐
火罐療法是一種古老的療法,有著操作簡便的特點,可達到除濕、祛寒,增強人體抵抗力,疏通經絡等功效,但火罐也屬于中醫外治療法之一,需要通過火罐培訓,掌握一定技巧才能安全操作且達到調理治療的目的。
渝ICP備11003565號 渝公網安備 50010302000511號 網站地圖 | RSS | 百度地圖 (部分文章素材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