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報名通道
刮痧起源于舊石器時代,當時的人出于本能,在患病時,用手或者石片撫摸、錘擊身體表面的某一部位,無意中竟感受到有止痛、緩解疾病的效果。經過長期的實踐與積累,逐步形成砭石治療的方法,即“刮痧”療法的雛形。現今,刮痧已成為總所周知的一種簡便驗廉的中醫外治療法。很多家庭也或多或少會用刮痧處理一些小問題,但深問下去,又有許多問題不知呢?刮痧的醫學作用是什么?刮痧的手法有哪些?刮痧的適應癥?刮痧越痛越有效?顏色越深越有效嗎……今天,重慶六合學校就來跟大家詳解關于刮痧的問題,幫助大家安全地運用刮痧技術,處理問題。
刮痧,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在人體一定的部位反復刮動,摩擦患者皮膚,調理疾病的一種中醫外治療法,刮痧的醫學原理是根據中醫十二經脈及奇經八脈,遵循“急則治其標”的原則,運用手法強刺激經絡,使局部皮膚發紅充血,從而起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熱解表、行氣止痛、健脾和胃的效用。
刮痧用于不同的穴位與經絡,產生的效果也有所不同,刮不同部位也有不同效果。腰部經絡主腎,上背部主心肺功能,下背則主肝膽脾胃。位于頭、頸交界之際的肩頸部位,是刮痧療法最常刮的部位,刮這個部位可以退燒、去暑、祛風寒。這個部位若是緊繃,會造成全身氣脈不通,所以患者一般都有肩頸一松,全身放松的體會。
刮痧適應癥:中暑、感冒、頭痛、胃炎、腹痛、失眠、疲勞、風濕性關節病、慢性腰痛、坐骨神經痛、腰椎間盤脫出癥、扭傷、五十肩、落枕、心悸、呼吸困難、高血壓、貧血、經痛、生理不順、肥胖、精力減退、近視、咳喇吐痰、扁桃腺炎、呃逆、胃痙攣、食欲不振、下痢、暈車、宿醉、精神衰弱、神經官能癥、肋間神經痛、冷虛癥、乳汁不足、膀胱炎、兒童虛弱體質、夜尿癥、氣喘、濕疹、蕁麻疹、腫瘤、肝炎、糖尿病、習慣性便秘、痔瘡等常見病、急重病、疑難病的防治中能見到不錯的效果。
刮痧現在也納入到康復理療專業中,經臨床驗證,精通刮痧技能的高手把刮痧運用的出神入化,凡針灸、推拿、火罐等中醫外治療法可處理的病情,他用刮痧板也可辦到。諸如刮痧的禁忌、詳細操作手法等問題,重慶六合學校也會繼續跟大家分享刮痧培訓相關的內容,也歡迎熱愛中醫的有志之士,到校交流探討。
渝ICP備11003565號 渝公網安備 50010302000511號 網站地圖 | RSS | 百度地圖 (部分文章素材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