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是什么?怎么預防腰椎間盤突出?
時間:2021-11-18 來源:重慶六合職業培訓學校 點擊:
次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骨科門診中最為常見的疾患之一,也是腰腿痛最主要的原因,患者人群從青年學生到耄耋老人。從影像學診斷來看,腰椎間盤突出幾乎每個成年人都會有,只有其嚴重到一定程度,才叫腰椎間盤突出癥,需要治療。該病癥主要判斷依據有兩點:一是癥狀和體征;二是影像學檢查。二者互為補充,缺一不可。
重慶六合學校的小編為我們整理了關于腰椎盤突出的治療及預防方法,就讓我們一起去看一下吧。
常見的腰椎間盤突出是由于腰部椎間盤髓核向后突出,壓到了支配腿部的神經,造成了相應腿部支配區域的癥狀,如疼痛、麻木、無力甚至大小便障礙,按嚴重程度逐級遞增。它們可能同時伴發,也可能一開始就出現麻木癥狀,而僅出現一次性疼痛,但它們的恢復效果是不同的。以手術治療為例,疼痛癥狀術后即刻就會減輕80%~90%;麻木癥狀會在術后半年到一年內逐漸減輕,但可能會殘留一小塊麻木區;下肢無力癥狀可能需要3~4年才能部分恢復;最嚴重的大小便障礙術后能不能恢復不一定,所以一旦出現下肢癥狀,應該盡快到醫院進行評估、治療。
核磁共振可以明確顯示突出的節段、間盤的退變程度、髓核的突出方向、神經的受壓部位等重要信息,是目前腰椎間盤突出最佳的檢查方法。雖然核磁共振可以很好地顯示含水量高的間盤、神經等重要結構,但對鈣化組織卻“視而不見”。因此,如果需要手術治療,患者一般還需要檢查腰椎CT。
那么,什么程度的腰椎間盤突出癥就該進行手術了?其手術指征為:腰椎間盤突出節段與癥狀節段相符,保守治療效果不佳。當然,以上這些手術指征是底線,如果比這更嚴重就毋庸置疑需要進行手術了。比如,有兩條絕對手術指征:1.馬尾綜合癥:鞍區(騎自行車時接觸座椅的部分)皮膚麻木,感覺減退,或大小便功能障礙(便秘或失禁);2.出現相應神經根的肌力減退。脊柱內鏡是微創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重要方法之一,僅需要7毫米的切口,就可在可視條件下摘除壓迫神經根的突出物。
對于還未發展為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人群,應該從日常生活中注意調養和預防。
注意坐姿。很多學生或者白領都是常年伏案學習或工作,一旦坐姿不對,如弓腰駝背,就容易患上腰椎間盤疾病,所以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坐姿,一般為端坐最好,上身挺直,同時應注意椅子不能過高。另外,還要避免高枕和窩著看電視、看書、玩手機等
勞逸結合。很多人往往一忙起來,就忘了休息,坐著坐著身體就不自覺彎下去,這樣久而久之,對脊椎傷害很大。一般坐一會,為了緩解疲勞,應該站起來舒展一下,讓身體自然放松。
加強鍛煉。平時我們應加強腰背肌訓練,增加脊柱的內在穩定性,長期使用腰圍者,尤其需要注意腰背肌鍛煉,以防止失用性肌肉萎縮帶來不良后果。如需彎腰取物,最好采用屈髖、屈膝下蹲方式,減少對腰椎間盤后方的壓力。
保持椅子和睡床硬度。大家都喜歡柔軟舒適的生活環境,但如果椅子或床太軟的話,容易導致肌肉松弛,身體也就容易變形,不僅影響身材的美感甚至還會誘發許多頸腰椎癥狀。